古代士人的形态

楼主

随嗒
随嗒55岁170cm香港 香港

发布于2021-07-28 08:04

读小学时,学校自编国文教材,其中有篇选自《儒林外史》的王冕,作为第一回:「说楔子敷陈大义 假名流隐括全文」。当年看了,也不甚了了,至于老师有何解说,也忘了。我只有这一印象和疑问:为什么要拿王冕这人来作为「楔子」?
但由这一选文,我便到图书馆借《儒林外史》来看看,印象不深刻,深觉不及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那么好看。及长,对这书竟生出一份感情来,无他,描绘古代知识分子,确是深刻,还有哪书胜过它?
在读了王冕后,其后还看了范进那回,50多岁的童生,屡试不第,竟然得中了,那一刻,他竟然疯了。古代读书人,以「中举」为标的,不止10年窗下,20年、30年,由浓浓黑发「搏命」到苍苍白发,心灰之下,竟中举了,发了疯。这事铸在我心底,10余岁,便在报上「青年园地」写了篇范进的「故事新编」。
但是,范进这老童生为什么会中举呢?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指出,周进做广东学道,第三场考南海、番禺两县童生,54岁的老童生范进第一个交卷。周进将范进卷子看了一遍,心里不喜,道:「这样的文字,都说的是些什么话!怪不得不进学!」遂丢过一边。又坐了一会,还不见有人来交卷,便再次拿过范进的卷子来看,觉得有些意思。第三次看时,印象更佳,不觉叹息道:「这样的文字,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,直到三遍之后,才晓得天地间之至文,真乃一字一珠!可见世上糊涂试官,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!」于是取笔圈点,圈出第一名。
近读陈文新的《解读儒林外史士人心态》,有此剖析:「考生的中与不中,存在极大的偶然性,于此可见一斑。假如周进只看一遍,范进岂不是还得做童生?而只看一遍的阅卷方式还是普遍现象。」不错,范进那种文字,在「粗略而看」的试官来说,范进不落第者几稀矣,又怎会被发现是「天地间的至文」!
陈文新指出,在清代,流传有以快、短、明三字来衡文的说法,所谓快,即交卷越快越好;所谓短,即篇幅越短越佳;所谓明,即文章的意思要明快直白。为何如此?原因在于,清代的督学使者,往往因公事繁冗,期限太紧,根本不可能从容评阅考卷。于今的老师阅卷,或忙或倦,何尝不是如此?有几许负责任的老师,肯「字斟句酌」、细细品味?
范进赢在较快,能令另一位阿进老师无聊一再阅读三读,遂扳回了「声誉」和卒获功名。他的运气,真好!
《儒林外史》是部好书,将古时的士人形象和心态,一一描绘出来。陈文新是吴敬梓的知己,还剖析了王冕、虞博士、张铁臂、沈琼枝、马二先生等,实解开了我幼读这书的茅塞之处;而见解新出、旁征博引,真好书也。
这也是一部「漫话式」的研究文字。

标签:
喜欢(2)
分享:

发表评论(0)

公告

缘分圈是一个真诚友善的情感交流互助平台,我们希望每一个话题都有轻松的讨论,积极的观点。

缘分圈不欢迎以下内容

1、不文明的语言,表达或激发仇恨的言论,将被删除。

2、涉及政治问题及不适合公开讨论的敏感内容,将被删除。

3、涉及民族、种族、宗教信仰、性取向、性别、文化、阶层、职业、年龄等含有歧视、误导等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
4、散布淫秽、色情、赌博、暴力、凶杀、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
5、涉及个人隐私,相关人要求删除。

6、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。

TA们都关注该话题(0人)

话题状态

最新活动2021-07-28 08:36

被浏览4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