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占取得”自古便有,

楼主

我找媳妇
我找媳妇52岁178cm黑龙江 齐齐哈尔

发布于2019-02-17 20:55

在古代法律用语中,埋藏物、隐藏物称为“宿藏物”, 历代律法对宿藏物等无主物的归属权都有非常明确、细致的划分。比如唐朝的《唐律疏议》、宋代的《宋令》规定:

一、从他人的土地上得到宿藏物,根据法律可以与土地所有者对半分。隐匿而不送还的,根据法律需要归还,“坐赃论减三等”,流放不超过一年半。如果得到形制奇特的物件,如古器、钟鼎等文物,需要送交官府,但官府不能白拿,需要出钱购买。隐匿不送的,也是“坐赃论减三等”。

二、在自家土地、无主荒地和官地上发现宿藏物,归发现人所有。

明朝的《大明律》的规定略有不同:“若于官私地内掘得埋藏之物者,并听收用。若有古器钟鼎符印异常之物,限三十日送官,违者杖八十,其物入官。”意思是如果是在官地和私人土地上发现宝贝,归发现人所有,但如果发现的是古器钟鼎符印等文物,则需要在三十天内送交官府,违背规定的人要被杖责八十,东西被没收。

因此,如果四川的村民和新疆的牧民是在唐宋明时期发现了乌木和狗头金——二者应不属于文物,如果是在自家土地、无主荒地和官地上发现的,那就应该归自己处置;如果是在他人的土地上发现的,那就应该与土地所有人对分。

不难发现,唐宋明对于宿藏物归属的法律,采用的是“先占取得”的原则,而这不仅与古代西方社会,也与现代西方社会通行的立法精神相通的。

如古罗马法规定:“某人在自己的地方发现的财宝,被尊为神的阿德里亚奴斯遵循自然平衡,把它授予发现人。如果它是某人在圣地或安魂地偶然发现的,他作了同样的规定。但如果它是某人在并非致力于这一业务,而是出于意外的情况下在他人的地方发现的,他将一半授予土地所有人。”

如现代德国《民法典》规定:“发现因长期埋藏而不能查明其所有权人的物,并因发现而占有该物时,其所有权的一半归属于发现人,另一半归属于宝藏埋藏所在地的物的所有权人。”这与唐宋的法律何其相似?!

从人类的发展历史和法理来看,“先占取得”自古便有,它是一项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,无主物所有权的“先占取得”立法原则,正是对人的自然权利的承认,国家立法不可以将其剥夺,至多只能因为维护公共利益的缘故,对其作一些限制,比如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,官府购买古器钟鼎符印等。

喜欢(0)
分享:

发表评论(0)

公告

缘分圈是一个真诚友善的情感交流互助平台,我们希望每一个话题都有轻松的讨论,积极的观点。

缘分圈不欢迎以下内容

1、不文明的语言,表达或激发仇恨的言论,将被删除。

2、涉及政治问题及不适合公开讨论的敏感内容,将被删除。

3、涉及民族、种族、宗教信仰、性取向、性别、文化、阶层、职业、年龄等含有歧视、误导等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
4、散布淫秽、色情、赌博、暴力、凶杀、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
5、涉及个人隐私,相关人要求删除。

6、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。

TA们都关注该话题(0人)

话题状态

最新活动2019-02-17 20:55

被浏览5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