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事大吉 传统年俗集祥
楼主
发布于2019-02-03 16:30
传统中华文化的过年习俗,不是年末跨岁初这一两天的节庆而已,而是一连串的除旧岁迎新春的节祭与活动。传统文化中从“腊日”击鼓驱邪迎祥就有过年的气息了,“吃尾牙”之后,一连串的过年节俗接二连三登场。
中华民族的年俗是一连串先人足迹的延续,在其中有许多都能追溯久远的历史传承,展现华夏文化崇敬天地神明的传统美德。
腊祭
“腊”古称蜡,是岁末盛大祭祀,祭祀百神之礼,展现华夏子民崇敬天地神明的精神。
年末腊日庆冬尽 祭祖五祀谢百神
新旧交接作物收 诚心大祭告岁成
《风俗通义.祀典》记录夏商周三代就有年终的祭祀大典,天子领着“大祭以报功”,感谢天神、各方神明的赐福祐护,使得农事顺利收成、诸事顺遂告成。
《礼记》记载:“天子大蜡八”,祭祀的对象有八种,“天子祭天地、祭四方(五官之神)、祭山川、祭五祀”[1]。各宗族也在宗祠和乡里大门口祭祖、祭土地神;各家各户也祭拜祖先、土地神,包含门、户、中霤(房室中央)、灶、行(路)等五方神灵,周礼称“祭祖五祀”。
三代年终祭祀大典名称不同,《礼传》记载:“夏曰嘉平,殷曰清祀,周曰大蜡,汉改为腊。”今天大家比较熟悉的“腊祭”一词,是汉代时的说法。“腊”表示新故交接、新旧年交接。腊祭就是岁末的盛大祭祀。[2]现在华人圈延续这种传统,除夕的祭祖、拜神也是最隆重的。
尾牙
“尾牙”是一年中最尾次的“作牙”,感谢土地神一年的保护,传承古代祭拜土地神--后土、社神的传统。后代工商业者以土地公福德正神为财神,尤其重视作尾牙。
尾牙作牙图兴盛 祭拜社神土地公
旧说鸡头示去留 老板设宴谢员工
民间在黄历每月的初二、十六两天祭拜土地公--福德正神,俗称“作牙”。商店、工厂老板在尾牙设宴酬谢员工一年的辛劳和中介商的协力
办年货
办年货采买除夕、新年期间的用品,展现传统年味和传统精神内涵。
作了尾牙办年货 除夜甜糖南北货
香灯蜡烛元宝钱 爆竹春联颂丰厚
一般民间在作尾牙之后开始办年货。宋代时年货的代表是桃符、门神、招财招禄的横披、门画等等这些飘溢年味的门楣装饰,以及甜点麦芽糖。
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“近岁节,市井皆印卖门神、钟馗、桃板、桃符,及财门钝驴、回头鹿马之行帖子(*门楣横披)。……胶牙饧(*麦芽糖)之类,以备除夜之用。”
清代时人的重要年货是祭祀神明必用的物品,如香灯、蜡烛、元宝、千张这些纸钱和爆竹等等(见《帝京岁时纪胜》)。传统办年货将过年和祭祀紧密连结,表现传统中国年的精神内涵。
送灶神
祭祀灶神是周代礼仪中的岁末“五祀”之一,各代都很重视。祭祀灶神的这一天也称“过小年”。
腊月24日过小年 甜品灶马送玉皇
黄羊祀灶传汉风 善功广播福荫传
民俗在黄历12月23日或24日祭祀灶神,送灶神回天庭向玉帝禀报各家各户善恶功过的考核结果。送神时鞭炮声震响,过年味儿浓厚了,称“过小年”或“小年下”。汉代的孝子、大善人阴子方诚敬祀神见到灶神显像,后代子孙得了大福报,传下“黄羊祀灶”的典故。
大扫除
祭灶送神后,就展开祠堂、佛龛、家舍的大扫除,除旧布新,“迓(*迎接)一元之来复,庆万物以更新”。
腊月廿四大扫除 扫去灰败拂尘故
除旧布新换故物 焕然迎新招来富
清代《帝京岁时纪胜》写北京送灶神后开始大忙,扫除祠堂家庙、屋舍庭院,擦抹什物,准备好祭器。门上张贴金字春联、玻璃上贴彩画、剪纸作出吉祥葫芦春贴。奉天地供桌(准备接神祭祀),系天灯,挂琉璃。神堂悬挂祖先的画像。台湾俗谚说:“大拼厝,才会富 ”(拼厝:打扫房子)。
蒸年糕
大扫除、准备好祭器之后,就开始准备蒸年糕,办祭品。
萝卜糯米蒸年糕 发糕甜糕齐备好
供奉案头神纳鉴 除岁应景步步高
周代祭祀的笾食[3]品项就有米、面类的糕、饼。神案供桌上供“年糕”,谐音“年高”,意味着“年年升高”。
在台湾、香港一般最常见的年糕是咸粿--蒸萝卜糕。白萝卜的闽南语称“菜头”,因此萝卜年糕也寓有“好彩头”的吉祥意含。供桌上常见的还有“发糕”和甜年糕。“发糕”是米、面**加糖加发**调制蒸成的甜糕。“作发糕”含有岁卜的意含,若是做出来的发糕的糕面膨得高高、裂出清晰纹路,是表示“发达”步步高的好兆头,财源广进一路发。
发表评论(0)
公告
缘分圈是一个真诚友善的情感交流互助平台,我们希望每一个话题都有轻松的讨论,积极的观点。
缘分圈不欢迎以下内容
1、不文明的语言,表达或激发仇恨的言论,将被删除。
2、涉及政治问题及不适合公开讨论的敏感内容,将被删除。
3、涉及民族、种族、宗教信仰、性取向、性别、文化、阶层、职业、年龄等含有歧视、误导等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4、散布淫秽、色情、赌博、暴力、凶杀、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5、涉及个人隐私,相关人要求删除。
6、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。
话题状态
最新活动2022-06-30 14:46
被浏览823次
相关话题
0个评论
1个评论
3个评论
19个评论
2个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