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搞不清自己的年龄定位了

楼主

zhouyi
zhouyi72岁177cm北京 海淀

发布于2016-03-17 21:15

现在搞不清自己的年龄定位了
起这么一个标题,源于前两天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微信。
我在新浪博客上发了一篇配有照片的博文《走过海湾的春夏秋冬》,说我每天都在海边走路,“作为一个老人,走路成了一天非常重要的活动”。我这么说,因为我非常肯定自己是一个老人了,过花甲也有好几年了。中国习惯把花甲年作为跨入老年的门槛,是要大大庆贺一番的,所以也就有了六十大寿之说。国家也是把六十岁作为一个退休标准,过了六十岁就可以不工作了,可以领取养老金了,只是近来想改一下,延迟一下退休年龄,缓解一下养老金的紧张,不过还没有实行呢。所以把自己定位在老年人这个年龄段没有什么问题。不过,朋友来信说,“有一点不对,你不是老人,你是年轻的中年人”。这下把我弄蒙了,我不是老年人也罢,但定位在“年轻的中年人”好像有点说不过去,那也太年轻了,成了一个领养老金的“年轻的中年人”。
现在,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年龄段,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记得不久前看过一个资料,说联合国重新划分了人的各个年龄段,幼年、少年、青年、中年以及老年,别的年龄段记不住了,因为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了,只记得老年的门槛推到了八十岁,八十之前还是中年人。按这个说法,我还真是一个标配的中年人了,感觉挺滑稽的。其实,这个标准中国人挺早就实行过。记得有一次奖励有贡献的青年科学家时,获奖名单中赫然有好几位年近五十岁的科学家,当时特别不能理解,都是五十岁了怎么还是青年科学家呢?觉得真是张冠李戴,可笑。现在想来,还是自己可笑,刚刚迈出青年人的门槛,就大言不惭的号称是“老年人”了。
其实,定位在哪个年龄段并不重要,老年也罢中年也罢,日子还是要一天一天的过,养老金一个月一个月的领,身体一年一年走向老迈。就说下楼梯吧。小时候住在石库门房子的一楼,下乡时都是住平房的,农村哪有楼房呀,很少走楼梯,也没有走楼梯的机会。后来上学了,我们的教室在四楼,天天都要爬楼梯下楼梯。我很喜欢下楼梯,下楼时利用身体的重量往下坠,这时腿只需打打弯就可以,很省劲而且很快,在下楼过程中能体验到物体自由坠落的快感,这个快感大概是瞬间的失重吧。那时不懂,这种下楼的方式可能对膝盖磨损很大,不过那时科普知识还没顾上养生保健这一点,不懂也挺正常。后来五十多岁时,单位进行职工防火教育,在大楼顶层不准乘电梯走到底层。单位大楼挺高的,将近四十层,平时都是乘电梯上下,那次防火教育对年龄大的人还是网开一面,可以乘电梯。我是属于年龄大的了,不过还想试试上学时的下楼方式,所以从顶楼一直走到底楼,而且还是前几名抵达一楼的,那时腿脚还算利索。但是,人过了六十,明显不行了。在北京乘地铁要下长长的阶梯,用以前“自由落体”的方法感到脚倒腾不过来了,很吃力,也就老老实实的一步一步的下。这就是年龄的差别呀,人还得要服老啊,这不是一句“年轻的中年人”就可改变的。
现在有个流行词,叫做“无龄感”。意思不难理解,就是不要有年龄的感觉,再进一步说,就是不要觉得自己老了,你还可以与年轻人一样,一样的朝气蓬勃,一样的活力四溢。当你相信或者使用这个词汇时,实际上是承认了自己是老人了,只是换了一种说法罢了,用“无龄感”更顺耳一点。在这个词汇中,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区别在哪,就在没有说出来的“可以”两个字。年轻人不需要“无龄感”,只有那些不年轻的人才会使用这个词,“可以”就是说明年轻已经不属于你的了。在我看来“无龄感”是老年人的一剂心理安慰,所以我是不太相信这个词汇。其实人老了没有什么不好的,可以活得更明白更潇洒更个性。这方面的话,在现在的微信中有无数的“心灵鸡汤”、无数的真知灼见箴言,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。但是有一句话我还是比较相信的,人可以优雅的老去。
说着说着跑题了,定位老年人还是定位“年轻的中年人”,随它去吧,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。

标签:
喜欢(10)
分享:

发表评论(12)

公告

缘分圈是一个真诚友善的情感交流互助平台,我们希望每一个话题都有轻松的讨论,积极的观点。

缘分圈不欢迎以下内容

1、不文明的语言,表达或激发仇恨的言论,将被删除。

2、涉及政治问题及不适合公开讨论的敏感内容,将被删除。

3、涉及民族、种族、宗教信仰、性取向、性别、文化、阶层、职业、年龄等含有歧视、误导等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
4、散布淫秽、色情、赌博、暴力、凶杀、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
5、涉及个人隐私,相关人要求删除。

6、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。

TA们都关注该话题(10人)

话题状态

最新活动2024-02-21 19:50

被浏览2217

相关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