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

楼主

我见青山
我见青山67岁180cm北京 朝阳

发布于2014-11-12 14:58

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

婚姻是两情相悦的双方组成家庭。但有爱的男女进入婚姻后,并不能保证幸福。于是,就有了重新选择。对于离异双方来说,这种重新开始大多出于无奈。那么,对于婚姻重建者,在踏上择偶之路前,是否需要进行一番思索呢?  
 
  ●不要患得患失
一转眼,自己到这里已经好几年了。看周边的人,五年十年的不在少数。没碰到合适的? 不一定吧。说实在的,这里的机会很多。但是,机会多不一定是好事。因为机会多,你就难于决断,反而容易丧失本来不错的机会,从而增加机会成本,为自己的优势减分。君不见,一些剩女(不排除剩男),都是非常优秀的,有才有貌,这些人剩下主要原因,就是机会比别人多。
有一个常用的词,叫患得患失。这是一个偏义复词,讲的主要是患失。比方说,在我们对A、B进行选择时,如果选择了A,就意味着要失去B。这本是很正常的。但人性有一个弱点,人们在选择时,考虑更多的不是得到A,而是失去B。于是,在A与B之间犹豫不决,患得患失,从而错过机会。选择的机会越多,我们的决断力就会变得越差。这也是俗语所说,挑花了眼。因此,对大多数人来说,机会多不一定是福音,相反却是诅咒。只有理性地看待自己,看待机会,才能不失机遇,早日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属——奉劝朋友,也奉劝自己。

  ●接受对方改变自己
这句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微信中曾传朱**退休后对老人说的十个切记。其中之一是,不要总想着改变别人。每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活法,原本没有绝对的错对。改变不了别人就试着改变自己,其实你自己也很难改变。与其这样,不如来个和平共处。
人都是自我中心的,都愿意改变别人,改变周遭。曾听说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教堂(本人没去过英伦,见笑)的一个石碑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:当我年轻的时候,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;当我成熟以后,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,我将目光收短了些,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;当我进入暮年以后,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,我的最后愿望只能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,但是,这也不可能;当我现在躺在床上,行将就木时,我突然意识到,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,然后,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;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,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,从而改变国家;然后,谁知道呢,我甚至可能因此改变这个世界。
中国人早有这样的认识。我们熟悉的《大学》里,就有修齐治平之说。先修身,再齐家,再治国,然后平天下。修身是起点,欲修其身,先正其心,欲正其心,先诚其意,然后才能格物致知。
再说,再婚大多年纪大了,可塑性变小,改变别人,莫如改变自己。这是理性的态度,也是美满婚姻的不二法宝,你说呢?
  
●恋爱不等于婚姻
  对婚姻缺乏足够认识的人都会犯一个致命错误,是把恋爱当作婚姻,尤其是看琼瑶小说长大的人。于是,婚后就会对另一半有所不满,认为对方不如从前,甚至认为对方欺骗了自己。殊不知,恋爱阶段与婚姻阶段的环境迥然不同。进入婚姻后,少了朝思暮想,少了花前月下,少了缺点的掩饰,而多了生活的重复,多了琐事的纷扰,多了情感的疲惫,因此才有“七年之痒”一说。
看得更透一点,就像南怀瑾先生所说:“以佛学的观点看人生,真正的好姻缘、善缘,不管有没有结为夫妇组织家庭,大都不超过五年十年的。”有些小说,像《红楼梦》、《茶花女》等等,大家看了,觉得男女间感情令人欣羡,但只是因为它是短暂的、片段的,所以就觉得很美。一旦步入婆娑世界,美好变成了苦恼,变成了忍受。
  我们发现,女性难免对婚后情感的期望值更高,也更容易误把恋爱当婚姻。避免婚后情感趋淡在于正视现实,丰富婚后生活,注重情感的培养与表现。双方不要以过高的期望要求对方,把要求放低一点,心态放平和一点,常常自问:我能够给这个家庭的情感再造带来什么?

●填补性别鸿沟
男女存在性别差异,这早就为心理学家和很多作家所发现。记得好像是徐志摩说过,女人重感情,男人重感觉;感情悠久愈浓,感觉越久越淡。我们发现,在婚后的交流中,性别差异普遍存在。比如,女人对情感话题有浓厚的兴趣,而男人更关注工作、事业或者其他有兴致的事。因为驴头不对马嘴,难免产生交流障碍,话变得越来越少,情变得越来越薄。如果双方有一定心理学常识,知道男女之别,通晓情趣之异,就能缩短这种性别差距。比如,在女人谈论情感话题时,男人可以不参与,但一定要倾听。而对于女人,也不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强加于男人。否则,容易促使男人逃避。更积极的方法是,双方寻找并建立共同的兴趣和爱好,从而把这种性别差异降到最低。
  
  ●为爱情保鲜
  爱情就像一辆车,需要经常维护。一位美国婚姻专家研究后发现,那些为爱情投资,每天为爱情付出较多时间,互相欣赏的伴侣,他们的爱情比那些结婚以后听之任之,整天围着事业或锅台转的人的爱情更持久。
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一旦迈过恋爱这道门槛进入婚姻后,就开始忙工作、忙事业、忙孩子、忙家务,而唯独没有为爱情留下时间。他们认为,恋爱与婚姻是两码事,再加上生活琐事就够让人头疼了,哪还有时间谈情说爱? 然而,爱情不讲理由,爱情也不容分辨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缺少保养的爱情难免降温,沉闷和无味趁机袭来,每一次小小的争吵,都可能成为走向爱情反面的珐玛。
  所以,一方面,我们不要把恋爱当作婚姻,另一方面,我们要学会为爱情保鲜,多为爱情投入一些时间,多考虑为对方做些什么。如果真的抽不出更多的时间,那么,哪怕是一些微小的事,一声问候,一个拥抱,一个亲吻,都能成为爱情的保鲜剂。

●好婚姻靠经营
保鲜很重要,但保鲜仍是有期限的。无论从生理或心理的角度看,长期保持蜜月期的爱恋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。“好婚姻,靠经营”,不是一句空话。
家庭是一种最小的社会组织,两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,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,实现双赢,这也是婚姻的目的。作为一种组织,婚姻能否有一个好的发展,除了机缘外,靠的是经营。然而,婚姻这种组织比通常的经济社会组织更特殊。一方面,这个组织没有主从关系,两人都是领导,极易产生矛盾。一方面,两个人是因为相互吸引走到一起的,但这种由性和期望混合而成的吸引力是处于衰减状态的。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认识,不善于经营,婚姻这种特殊的组织很快会瓦解。即使勉强存续,也仅仅是形式,没有快乐可言。
这里的经营与经济领域的经营不同。这种区别谁都懂得,但一些人在建立和维护婚姻的路途中,不知不觉地就掉入经济学上所称的绩效主义的陷阱。他们把工作中利益刺激的原则带到婚姻之中,在不再有绩效激励的婚姻生活中,丧失激情,丧失忠诚和责任,把婚姻带入渐行渐深的泥潭。
前不久买了本韩国高僧智光写的《好婚姻,靠修行》一书,草草翻了一下,发现智光把很多婚姻不美满的原因归咎于索取心态。他在书中说,结婚前,各自难免怀着占便宜的心态,希望从对方那里得什么,物质、美貌、抚慰。如果双方都是索取,这样期待就会落空,矛盾就会产生。他说,只有在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,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,才可以结婚。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。获得幸福婚姻的最有效的方法,是两个人都提高自己,修炼自己,完善自己。无所期待,也就更容易理解对方,帮助对方,才能获得幸福。
智光大师把经营提升到修行的高度,无疑是一种智慧。双方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矛盾,或者给你带来了伤害,如果你想,我是在修行,你就会像信徒那样,把经历的艰难或苦难当作上苍对你的考验,当作灵魂的修炼,那么,在任何情况下,你都可以保持达观的心态,都能始终能善待对方。这样,幸运就会一步步向你靠近。

●爱是一种能力
记得罗素说过一句话: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,并为知识所引导。这里,罗素阐述了人生、知识与爱的关系,表明知识可以增进人的爱和人生的幸福感。这话说得很好。而佛洛姆说的另一句话,则是在爱的角度,对爱的意愿与结果的关系进行了辨证的分析。他说,爱是一种能力,而不是意愿。有了爱的意愿,不一定就会爱、能爱。如同读书,在意愿相同的情况下,每个人的收获大不相同。爱不能仅凭意愿,有人发誓要爱你,也许出于真心,但不一定真能爱你。爱是一种能力,是内在的幸福感和充实感的外化,是调动内在的力量去拥抱外物的一种能力。孔子说,仁者爱人。仁者就是有胸怀,有格调,内心充实而博大的人。爱需要能量,只有内心宏阔,充满仁慈和热情的人,才能爱人。
你在找伴侣时,不仅要考虑他是不是爱你,还要看他能不能爱你。判定爱,不仅要看他对你的态度,还要看他的能力,看他的身体的内在能量,看他看人、看世界的眼光和态度。如果他心胸不宽,求全责备,用灰色的眼睛看待周遭的世界,即使真的爱你,也不一定真的能够关怀你,温暖你。

●防御N病毒
所谓N病毒,就是说“NO”的病毒,刚从一位学人那里听到这个词时,就觉得很精准,很受用。你难道没有发现,一对本来很般配的夫妻,说分手就分手了。问及原因,四个字:感情不合。这看起来有些冠冕堂皇的话,其实并非冠冕堂皇,而是实话。
一个人,在对待有一定距离的人,态度很友善,说话很注意。即便有不同意见,也往往不愿意直接说,所以关系就处得比较融洽。夫妻间,因为没有距离,说话比较随便,容易轻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。本来一件事情,事实上意见并不一定相左,只是看问题的角度略有不同,但一出口,对方就说不。你这样,对方也会这样。一旦开了头,恶性循环,说N成了一种情绪。
在这种情绪影响下,说N成了一种习惯,有时只是为了表明我的见解并不比你差,我的眼光并不比你低。N病毒一旦扩散,如同癌症,几乎不能治愈。
要防止N病毒,就是两人要有距离感。这种距离不是情感的疏离,而是相互接受和尊重,相互宽容和欣赏。即使有不同意见,说出来之前要先考虑对方的感受,要委婉地低姿态地表述。这是防御N病毒的最有效的药物。

  ●处理好经济问题
  把这个问题放在最后,是因为经济是一个比较俗的问题,又是很实际得躲不开的问题。再婚后的资金使用,只要公开透明,只要双方认可,怎么安排都可以。新《婚姻法》采取的是婚前财产归婚前持有人所有的原则,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再离婚时恼人的财产纠纷问题。对于婚后收入,有两种处理方式,一种是归家庭共有,一种是AA制,或准AA制。第一种更符合中国国情。如果双方的经济状况相当,前一种比较好,两个人的关系会更加紧密。如果经济状况差距较大,双方都有子女,或者双方或一方对钱比较在意,后一种方式更好。不管哪一种方式,双方都不要过于计较,尤其不要在小钱上计较。经济决定“政治”。过于计较会加大再婚的先天缺陷。好的再婚是“一体制”或“联邦制”,不能搞成“邦联制”。
收入家庭共有,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经济支配方式,但前提是,双方都不是把钱看得特别重,至少双方都没有索取意识。夫妻双方花钱怎么都好说,一旦涉及子女,问题就复杂了,因为子女的血缘关系变了。那么,再婚父母是不是不应该给自己的子女花钱呢? 也不是。孩子是父母的情感寄托,父母不为孩子考虑是不可能的,但必须摆正自己与子女及另一半的关系,要考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,谁对你更重要? 是子女还是你的另一半? 答案十分明确,陪伴你左右,与你携手白头,直接影响你幸福指数的,是你的另一半。
要处理好这个关系,我们在给子女花钱时,应该遵循两个优先原则。
第一,家庭利益优先原则。再婚后,子女已不是那个子女,父母也不是那个父母,任何一方父母为另一方子女花过多的钱,都会变得格外敏感。因此,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新家庭的共同利益,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地花钱。在有较大支出时,要坚持双方子女对等原则。如果仅一方有子女,在花钱上,要做到两点:一是事先商量,一方不能自作主张,更不能暗渡陈仓。二是尽量节简,能少花的尽量少花,不是非花不可的钱尽量不花。当然,一方是个款爷富婆则不在此论。
第二,生活保障优先原则。在目前中国的城市,由于房价高企等原因,啃老已成常态,其结果是,子女生活无忧,且随着经济的高增长,前程似锦,而父母往往因积蓄掏空,所剩无几,又无力开源,只能盘算着花钱。而这个时候的父母,有时间出去走走了,是最需要钱的时候;再加上身体的零件老了,还得留钱备不时之需。对于再婚的双方来说,子女离别造成的孤单也好,情感需要重建也好,更离不开经济的助力和保障。弄清了这些,就能处理好这个问题,避免经济问题影响双方情感和婚姻质量。
  幸福,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。如果我们能认识自己,善待对方,就等于找到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。
  幸福,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。

喜欢(17)
分享:

发表评论(10)

公告

缘分圈是一个真诚友善的情感交流互助平台,我们希望每一个话题都有轻松的讨论,积极的观点。

缘分圈不欢迎以下内容

1、不文明的语言,表达或激发仇恨的言论,将被删除。

2、涉及政治问题及不适合公开讨论的敏感内容,将被删除。

3、涉及民族、种族、宗教信仰、性取向、性别、文化、阶层、职业、年龄等含有歧视、误导等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
4、散布淫秽、色情、赌博、暴力、凶杀、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,将被删除。

5、涉及个人隐私,相关人要求删除。

6、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。

TA们都关注该话题(5人)

话题状态

最新活动2023-02-12 23:12

被浏览3628

相关话题